“這個盲盒里面加入了很多海底元素,比如藍色的水晶泥,還能挖出仿制的寶貝和很多貝殼海螺,特別有成就感!”10歲的陶同學一拿到廣東省博物館的最新文創產品——南宋沉船“南海一號”水下考古盲盒,就興奮地打開了,還跟媽媽蔡女士分享自己的新發現。
近年來,廣東省博物館重視文創產品設計開發,與多家單位共同發起成立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文創聯盟,與廣州美術學院、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聯合建立研發基地,以機制創新激發創意活力。
提煉特色,形成系列化、規模化開發
“這個文創設計得很用心,孩子能了解水下考古知識,盒子還可以作為收納盒使用,好看又不浪費。”蔡女士看著孩子玩得開心,自己也很受感染,“好的文創能調動孩子去博物館的積極性,還能增加親子互動,一舉兩得。”
百花圖系列、潮州木雕系列、水下考古系列、粵滋味系列……近年來,廣東省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開發,從館藏珍品“鎮館之寶”、地域特色文化等方面綜合考慮,開發的文創產品既具有實用性,又兼備審美性和文化內涵。
在廣東省博物館的咖啡廳里,消費者發現,菜單上不少新品都與當季的展覽相呼應,紅樓夢主題食盒、明清主題蛋糕……觀眾在逛展之余,還能透過味覺留住文化感受。
“策展人在策展之初,就會將文創內容考慮進去,這是配套展覽的重要部分。在展出期間,線上線下售賣文創,也與展覽互相促進,相輔相成。”廣東省博物館文創產業部主任習阿磊介紹,“在文創產品方面,我們已經逐步形成系列化、規模化開發,特色文創產品受到觀眾喜愛。”
搭建平臺,活躍大灣區文創產業交流
為了更好地促進文創產業的交流合作,2019年12月,廣東省博物館聯合香港設計總會、澳門設計師協會及省內多家單位共同發起成立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文創聯盟。
“聯盟作為承辦單位之一,發起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吸引了不少港澳作品來參賽。”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文創聯盟理事長、廣東省博物館副館長陳邵峰介紹,獲得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意設計大賽文博創意產品設計一等獎的作品《家“荷”萬事興——澳門荷花茶具》,令評審專家眼前一亮。
“作者從澳門特區區徽得到靈感,創作了這套荷花茶具。茶碟象征花瓣,茶碗是一個蓮子的結構,中間的茶棚是蓮蓬的心,整個設計完整、美觀。”陳邵峰介紹,大賽實現了設計者和使用方、公司與個人的連接,文化創意設計不再停留在紙上,而是真正能夠實現落地。《家“荷”萬事興——澳門荷花茶具》這件作品,就是通過校企合作的模式落地生產,據統計目前銷售額約40萬元。
聯盟還開展了文創人才培養、文創專題展覽、文創宣傳推廣、文創助力鄉村振興等,積極推動粵港澳三地文化創意產業交流合作。2020年11月,聯盟策劃的“物賦新蘊——粵港澳大灣區文化文物與旅游單位文創聯展”在珠海博物館展出,該展覽共有38家大灣區內的文博、非遺、旅游景區等單位參展,香港設計總會、澳門設計師協會也應邀選送文創精品展出,相關展品約290件。“文創聯盟搭建的平臺,給大灣區設計師提供了一個互相學習交流的機會。”澳門設計師協會會長周小良表示。
館校合作,更好發揮設計資源優勢
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廣東省博物館、香港藝術館、澳門博物館承辦的“三城記——明清時期的粵港澳灣區與絲綢外銷”展覽在澳門博物館展出,與此同時,與展覽配套的文創產品也來到了澳門。
“此次展覽的文創產品開發,發揮了博物館的文化資源優勢和廣州美術學院的設計資源優勢。”廣東省博物館工作人員付雪全程參與了館校合作的流程。
“館校雙方通過組織調研、設計方案匯報、專家評審、產品打樣等多個階段的工作,歷時近一年,產生了100多件文創設計作品,涉及絲織品、文具、繪本、桌游等多種類別,品類豐富。”付雪說,為了對外展示館校合作成果,博物館還舉辦了館校合作文創設計作品展,“文創設計作品展與展覽同期開放,目前已有6款廣繡紋樣明信片投產銷售。”
據悉,廣東省博物館開展館校合作項目后,已與廣州美術學院、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聯合建立了研發基地,設計了千余件文創作品,其中30余件優秀設計作品生產落地并在館內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