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先行示范區】深圳再推教育惠民舉措,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將推進課后服務
開學之際,深圳教育再推惠民便民重大舉措。2月22日記者從深圳市教育局獲悉,2月22日前,深圳市教育局正式印發《深圳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后服務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將從2021年春季開學起,分批、穩步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后服務工作。
堅持教育惠民,凸顯四個“有利于”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四點半”問題是許多“雙職工”家庭面臨的現實難題。此次《實施意見》的出臺,是深圳市堅持以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為出發點,堅持政府主導、學校主責原則,推出的又一項教育民生工程。深圳市、深圳各區教育部門將利用學校在管理、人員、場地等方面的優勢,推動學校整合校內外資源、統籌組織實施,為有需要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提供免費課后服務,同時也為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提供平臺。
據了解,《實施意見》貫徹執行《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教基一廳〔2017〕2號)和《廣東省教育廳關于做好中小學生校內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粵教基〔2018〕9號)有關要求,明確深圳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要努力為學生提供安全有序、健康向上、公益普惠、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積極開展有利于提升學生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的各種教育服務活動,滿足學生成長的多樣化需求,但不得進行集體教學和統一補課,不得給學生增加布置任何形式的作業。
深圳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實施意見》的出臺和實施力爭實現“四個有利于”,即有利于解決家長接送孩子的困難,有利于利用公共資源發展學生的興趣特長,有利于探索實現小學生在學校完成作業,有利于提升家長的教育獲得感。希望社會各界對于此項民生工程予以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學校、家庭、社會積極參與、齊心協力,共同把這件大好事真正做好。
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優化系列配套措施
事實上,課后服務工作的推進實施絕非易事,須解決不少困難,如全面實施的經費投入大、學校組織難度高、教師工作負擔較重、引進第三方機構存在一定的管理風險等。為此,近年來深圳市、深圳各區教育部門一直圍繞這個課題進行深入調研、開展試點、爭取各方支持,逐一攻克難題。
2020年11月,深圳市教育局就《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征求意見,引起高度關注。根據各方反饋的意見,深圳市教育局再次組織各區教育部門負責人、校長代表、教師代表、專家學者參加了《實施意見》修訂工作,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調研和討論,認真吸取各類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對《實施意見》進行了完善。
《實施意見》主要就家長和學校關注的服務時間、服務方式、教師負擔、學生減負、經費管理、家長參與等內容進行完善,進一步健全保障體系。一方面著力滿足家長需求,力爭課后服務“一舉多得”,另一方面充分考慮學校的實施條件,引導學校合理安排在職教師工作量,積極整合利用社會資源、家長資源、退休教師資源,建立第三方專業機構等教育資源引入和管理機制,實現家、校、社協同育人。
方式內容靈活多樣,努力讓家長滿意、學生喜歡
深圳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實施意見》明確了學校可以根據不同年級、學段的實際情況,原則上在正常上課日的下午放學后開展1-2課時的課后服務,結束時間不超過下午18點。
課后服務內容有哪些?《實施意見》提出,學校應有效整合校內、外優質教育資源,可組織開展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和培養興趣特長的社團活動、體育和藝術活動;也可以開展學生自主作業、自主閱讀、自主合作探究與教師答疑等學習活動,將統籌安排教師照看,教師會對有需求的學生提供答疑輔導;還可以因地制宜組織學生就近到社區活動中心、少年宮、科技館、高科技企業、德育教育基地、博物館、美術館、音樂廳、文化館等場所,開展各類參觀、學習、訓練、體驗等活動。
據悉,是否參加課后服務,以及參與哪種類型的項目,將由學生和家長根據需要,自主決定、自愿報名。
為了保障課后服務質量,《實施意見》還要求深圳各區教育部門、深圳各學校成立課后服務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實施方案和細則;要求學校成立專門的課后服務質量監督組織,建立課后服務績效評估與備案制度,定期對課后服務項目開展督導評價;鼓勵深圳各區教育部門和學校創建和利用課后服務管理信息化平臺,加強對課后服務工作的監督和質量管理。
深圳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課后服務工作離不開廣大家長的積極配合與支持,學校應明確家長的接送時間與安全責任,也可以引導有意愿、有條件的家長參與課后服務工作,邀請家長對課后服務項目質量等情況進行監督。
堅持公益普惠原則,課后服務向學生免費提供
《實施意見》明確,學校開展課后服務堅持公益普惠原則,按每生每年1000元標準納入政府經費保障,學校以及購買服務的校外機構和個人均不得向學生和家長收取任何費用。
據悉,深圳市各區教育部門、深圳各學校正在抓緊準備課后服務工作,因地制宜地制訂和完善各項具體方案,力爭開學后分批、有序開展課后服務,滿足學生、家長的需求。(記者/朱倩、牟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