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時節,漫步在英達斯瑞公園的綠道上,草長鶯飛、鳥語花香,令人心曠神怡。兩年多前,這里還是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下稱“深汕合作區”)鵝埠片區雜草叢生的荒山坡,如今成為深汕合作區首個城市森林公園,也是集自然氣息、智能設施于一體的智慧公園和網紅打卡點。
與傳統公園的電氣化基礎不同,英達斯瑞公園拓展了智慧停車、防火預警監測、5G基站等智能設施,而這只是深汕合作區發力智慧新城的一個剪影。作為深圳第“10+1”區,也是深圳唯一有農村的區域,深汕合作區在探索飛地農村城市化過程中,不囿于建設產業新城,而是高起點前瞻布局,堅持以“總部+基地、研發+生產、智慧+運用”為發展模式,將智慧的基因融入城市血脈,讓城市更“聰明”、更宜居,努力建設一座現代化國際性濱海智慧新城。
深汕“最強大腦”申請46項智慧城市專利
早在2017年7月,深汕合作區成立了區屬國企智慧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作為推進智慧城市的重要抓手。2018年,深汕智研院著手規劃智慧公園建設,英達斯瑞公園成為深汕合作區首個“精準管理、全程服務、集約整合、數據共享”的公園。
以公園內的“智慧燈桿”為例,集成了LED照明、視頻監控、公共廣播、信息發布、環境監測、無線網絡、5G基站、緊急呼叫、水文監測、井蓋監測、車輛監測等功能于一體。公園管理系統APP可以實現虛擬公園、停車引導、游園導覽、位置感知等在線服務。
深汕智研院被稱為深汕“最強大腦”,院內名校碩博人才占比高達88%,橫跨交通、通信、計算機等10余個專業領域,已完成編制《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總體規劃(2020-2025年)》等,從基礎、政務、民生、產業、治理、決策全方位繪制了智慧城市發展藍圖。截至目前,深汕智研院已申請智慧城市相關專利累計46項,獲得16項專利授權及14項軟件著作權授權。
實現“五個統一”打破信息孤島
一張白紙好作畫。在4個農業鎮基礎上建設智慧新城,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黨工委書記產耀東創新性地提出了“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建設、統一運營、統一管理”的建設理念,打破信息孤島,確保全區新型智慧城市由一個統一的平臺進行規劃設計、整體統籌、共建共享和一體化建設。
2020年7月,深汕合作區多維空間地理信息平臺可視化系統正式上線試運行。目前系統匯聚了全區15個部門近150萬條數據,并上線了生態環境質量基礎數據匯總分析研判應用、地下管線平臺、水務一張圖、重點項目可視化平臺和消防救援信息平臺等5個示范性應用。
“過去因為對地下管線信息掌握不全,道路施工挖斷各種地下管線的事件難以避免,極易造成經濟損失。平臺建立之后,有效規避了這些風險。”深汕智研院城市數據部副部長徐懷洲博士表示,深汕合作區已初步形成地上地下、空天地海、三維一體化的城市數據資源池,為空間規劃、住房建設、土地收儲、生態環境、防災減災、城市管理等領域提供數據支撐,為全區智慧城市建設和數據共享提供了基礎平臺。
讓數據多“跑路”群眾辦事像“網購”
記者來到深汕合作區行政服務大廳,這里配置了自助辦理終端、叫號機、觸屏評價儀、高拍儀等智能設備,讓深汕人享受到對標深圳的優質政務服務。
以開具“不動產查詢證明”為例,在自助辦理終端機上,通過刷身份證、人臉識別、打印……不到1分鐘,就能拿到帶有深圳市不動產登記中心查詢專用章的查詢結果單。
深汕智研院智慧政務項目負責人王少明介紹,深汕合作區全區各單位克服體制機制、履職基礎條件等困難因素,千方百計推進服務事項上線辦理,已累計上線160余項政務服務,其中近99%的事項實現了“最多跑一次”,近52%的事項實現了“一網通辦”。目前深汕合作區已經融入了深圳市一體化政務服務體系。
2021年,深汕合作區還將繼續實施“政務服務和營商環境雙優工程”,深化電子證照、電子印章應用,推行“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推進多渠道辦理,進一步實現“互聯網+政務服務”流程顯著優化,服務形式更加多元化,服務渠道更為暢通,讓廣大企業和群眾辦事越來越像“網購”一樣方便。(記者/石義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