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東莞:科技引領打造灣區先進制造業中心 在謀劃未來5年發展目標時首次提出,努力打造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全國先進制造之都
努力打造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全國先進制造之都。圖為東莞城區。
在建中的南方光源緊靠著中國散裂中子源。
2020年5月,南城石鼓亞創智慧新城項目開工現場,該項目計劃投資45億元,將致力于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智慧硬件創新中心。
拓斯達的技術人員在組裝設計機械設備。
1月17日,中國基金報發布《2020年新一線城市上市公司總市值排行榜》,廣東東莞上市公司總市值達3706億元,排名全國第13名,漲幅位居全國第五。2020年,東莞共推動了10家企業在境內外上市,另有7家企業過會,在廣東省地級市中排名第一,是東莞歷年來上市或過會企業最多的一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等復雜因素沖擊下,東莞制造業仍充滿活力。
前不久,東莞市委十四屆十二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東莞市委關于制定東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在謀劃未來5年的發展目標時,東莞首次提出:努力打造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全國先進制造之都。
制造業是東莞的立市之本。近年來,東莞實施“工改工”三年行動計劃,深化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營造更優營商環境,不僅實現了經濟的逆勢增長,更為經濟高質量發展開拓了新載體、培育了新動能、開辟了新天地。
新載體
三年拓展3萬畝高品質產業空間
2020年12月1日,東莞舉行城市更新項目現場考察暨集中開工活動,一系列重磅城市更新項目現場集中簽約、開工,五大開工項目面積近1200畝,達產后產值可達210億元。
“城市更新是推動城市轉型、促進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路徑?!睎|莞市委副書記、市長肖亞非在會上表示。
有專家提出,東莞面積比深圳大,但GDP只有深圳的三分之一、財稅只有深圳的六分之一,一部分原因是土地碎片化,開發強度大而產出質效低。
在“世界工廠”階段,東莞“村村點火、戶戶冒煙”,農村集體土地承載了東莞全市2/3的經濟存量、2/3的工商企業。隨著時代的發展,鎮村級工業園成了今天遲滯產業升級的障礙——土地權屬復雜、碎片化,利用效率低下,環保、安全問題突出等一系列問題,阻礙了人才和創新要素的引入。
改,成為擺在東莞面前的不二選擇。目前,東莞全市鎮村工業園總面積52萬畝,市自然資源局調研摸底統計,其中有改造潛力的達38萬畝,作為產業安排的25萬畝。
2020年4月,東莞市出臺了《關于加快鎮村工業園改造提升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從2020年起,以低效鎮村工業園改造為核心,實施“工改工”三年行動計劃,力爭三年完成“工改工”拆除整理30000畝,開工建設產業用房2000萬平方米以上,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空間保障。
為幫助各方主體克服對“工改工”的畏難情緒,轉而對“工改工”項目“想改、能改、快改”,東莞通過降低用房貢獻、降低公配負擔、允許與“工改居商”地塊捆綁實施平衡連片“工改工”改造成本、鼓勵“工改工”擴容增效、對“工改工”項目實施優惠地價、提高對“工改工”項目的財政獎補、稅收獎勵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激發市場“工改工”動力。
《意見》出臺一個月后,30個城市更新項目在南城街道集中開工。其中亞創智慧新城項目,是東莞首批“工改M0(新型產業用地)”項目之一,計劃投資45億元。這個項目前身是一個從上世紀90年代逐漸形成的工業園區,曾經有30多個加工廠在此落腳,從事塑膠、制鞋、小五金等低端產業。隨著廠房老化、產業轉移,這個老園區的經濟價值嚴重滑坡。未來,這里將重點圍繞“新基建”,打造數字經濟產業集群。項目投產后,有望吸引上千家優質企業及上萬名高科技人才入園,創造相關就業崗位超5萬個。
2020年東莞“工改工”拆除平整8032畝,114.61萬平方米工業廠房已竣工驗收,超額完成年度任務。
在提升產業空間品質的同時,東莞嚴控產業用地價格。東莞整體投資成本明顯低于廣深,工業用地地價約為深圳的1/5,不到廣州的1/4;寫字樓均價為深圳的1/5,廣州的1/4。
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黃慧明認為,“拓空間”更大意義在于推動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東莞要以“拓空間”為契機,逐步淘汰低產出、低附加值的產業,轉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產業迭代升級。
過去老舊破敗的鎮村工業園變身為一座座現代化產業園,將為一批批高成長性、創新型企業提供高品質的產業空間,為城市發展注入新動能。
新動能
科技創新從“地方隊”躍升“國家隊”
近日,科技部和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分別公布《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監測報告2020》和《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0》。東莞位列國家創新型城市第22名,在廣東省內排名第三,較2019年同榜單排名上升6個名次。
長期以來,源頭創新不足是東莞這座制造業城市發展中的短板。東莞市科技局局長卓慶表示:“過去,東莞的科技創新以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集成創新為主。如今,我們強化創新的源頭供給,大力發展硬科技?!?/p>
去年7月,國家發改委、科技部批復同意“光明科學城-松山湖科學城”片區為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的主體,標志著東莞科技創新從“地方隊”躍升“國家隊”,在全國創新大格局中占據了重要地位。
一批重大科研平臺,在東莞集聚。散裂中子源運營能力提升,一期工程打靶束流功率提前一年半達到100kW的一期工程設計指標;南方先進光源預研平臺加快建設;中科院與東莞于2020年11月22日簽署共建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松山湖科學城)合作協議,這是中科院首次與地級市簽署共建戰略合作協議。
一批驚艷世界的科研成果,在東莞誕生。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科研團隊在《自然》等國內外權威學術期刊上發表高水平論文超過330篇,“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研制出高溫塊體金屬玻璃”研究成果,入選國家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發布的“2019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我國首臺自主研發加速器硼中子俘獲治療實驗裝置在莞研制成功,為我國腫瘤治療帶來技術性革新。
“東莞的研發投入占比,已經媲美發達國家?!睎|莞市科技局副局長肖錚勇說,2019年東莞市全社會R&D經費投入289.96億元,同比增長22.7%,總量排名廣東省第三;R&D占GDP比重達3.06%,僅次于深圳、珠海排名廣東省第三,達到世界發達國家水平。
高層次的科研平臺,高強度的研發投入,在東莞催生出一批高精尖的新興產業,成為東莞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在北京大學東莞光電研究院甘子釗院士、張國義教授等學者指導下,東莞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科研和產業化進程正迅速發展。向研究院借智,東莞市中鎵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不斷突破氮化鎵襯底材料生產的技術難題,建成國內首條氮化鎵襯底材料生產線;東莞市中圖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持續研發,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圖形化藍寶石襯底材料供應商。
2020年全市高企預計超過6400家,穩居廣東省第三;3435家企業獲得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編號,入庫企業數量居廣東省第3;目前全市有29家高企在境內上市,占上市企業的78%,已成為東莞企業上市的主力軍和行業龍頭。
“從源頭創新、技術創新,到成果轉化、企業培育,東莞已經形成全鏈條創新體系?!毙ゅP勇說,過去五年來,東莞發展能級迅速提升,形成了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全新發展格局。
一組數據值得關注:“十三五”時期,東莞高新技術企業從2028家提高至6412家,增長了6.5倍,年均復合增長率達45.4%;其中,在全社會研發投入產出當中,來自企業的貢獻超過90%。
科研創新成為東莞企業增長的核心引擎,為吸引高端人才提供了廣闊天地。2019年東莞規上工業企業數量超過1萬家大關,位居廣東省第一位,高于深圳、廣州等一線城市。2019年建有研發機構的規上工業企業4592家,是2015年的4.8倍。2019年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研發人員達到12.45萬人,比2015年增加6.5萬人。
如今,承擔著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創競合的重要使命,東莞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先進制造業,翻開了新的一頁。
新環境
深化改革打造企業成長良好“生態”
“項目辦理施工許可,前一天填報資料,第二天就拿到了審批,這充分體現了‘東莞效率’。”2020年,唯美集團旗下的廣東東唯新材料有限公司特種高性能陶瓷板材項目在沙田鎮動工,公司董事長黃建平對東莞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投資項目加快落地的做法連連稱贊。
而最近,一系列項目用地摘牌讓人感受到了全球資本投資東莞的熱情:上月29日,投資額不低于100億元的大族科技研發制造項目和投資額7億元的龍泰智能科技研發中心及智能制造項目用地摘牌;1月15日,投資額40億元的東莞平安信息科技制造中心項目和投資額32億元的大灣區·深投控清溪科技生態城青湖灣科創中心項目用地摘牌……
項目用地密集摘牌,從側面反映出項目簽約落戶東莞的速度在大大加快。
梳理發現,目前東莞從簽約到用地摘牌紀錄的保持者是投資額不低于50億元的塘廈瑞勤項目,時間是兩個半月。從用地摘牌到動工紀錄的保持者是鳳崗京東智谷項目,時間是42天。
九層之臺,起于壘土?!皷|莞速度”不斷刷新的背后,是優質的“東莞服務”。
2020年9月,東莞印發了《東莞市推動招商引資重點產業項目促簽約包落地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斗桨浮诽岢鰧χ攸c產業項目實行專班工作機制,在推動項目洽談、落地過程中遇到困難問題,每月召開不少于一次市招商引資創新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加快解決重點問題。
2020年,作為中堂鎮的重大項目之一,中堂華迅電子科技項目順利動工。
“項目能順利動工,得感謝水鄉功能區政務服務中心代辦服務點的工作人員,他們主動了解項目需求,調配專業代辦專員,為項目提供代辦服務,在項目提交材料的當天就完成報建手續?!比A迅電子科技項目相關負責人對工作人員的服務贊不絕口。
類似的“保姆式”代辦服務創造了東莞新審批的速度,也進一步優化了東莞的營商環境。
對于東莞的這種服務,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高度認同。他認為,對企服務就是營商環境,相對于地價、成本等要素,大企業對營商環境更敏感。“東莞服務”讓東莞的營商環境更有優勢。
“項目落不了地就等于‘空招商’,項目落地慢一拍就等于貽誤了發展良機”?!皷|莞服務”的提速,很大程度上來自于東莞“自我革命”,對項目落地審批環節能減的堅決減:全面壓縮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評審、備案時間至6個工作日內;深入推進環評審批告知承諾制,受理后1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批;控規微調審批縮短至1個月內,一般調整審批縮短至3個月內;開辦企業時間被壓縮至3個工作日以內,簡化版香港公證文書在莞港兩地正式啟用,港資企業在莞投資更加便利……
一系列舉措,營造出了企業發展的良好“生態”。(記者/吳擒虎、戴雙城、葉永茵 攝影/孫俊杰)